有调查数据表明,33%的平板电脑(Tablet or xPad)应用是在TV面前完成的。根据DisplaySearch预测,至2015年底全球将有5亿的互联网电视出货量,在2011年出货的平板电视中 25%将具备联网功能,到2015年这一比率将达到47%。在这些联网电视中,社交应用将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这其中,设计平台也一定会集成“第二 屏”,作为联网电视的延伸和补充。
在部署“第二屏”战略的时候,能够吸引用户参与社交电视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提高用户体验的个性化和交互性,而且这种交互最好是和直播内容,或者TV上正在播放内容具有高的相关性。这就需要APP和TV正播内容同步。
好的TV同步方法,能够给用户带来交互的趣味性,提升用户使用APP的兴趣。目前有许多公司致力于创新的同步方法,概况起来主要有:
1)“听”电视
ABC是在iPad上使用“音频指纹”的技术,来“听”电视并定位TV上正播内容;类似的,Shazaam刚刚斥资3200万美元用于“听”电视技术,目标应用是“定位广告,并提供相关的广告内容”。 而刚刚被雅虎以2000万美元收购的IntoNow,使用一种称为“打印声音”(SoundPrint)的技术,它不需要你鼠标选择或键入你正在看的内容名称,而是自动连接当前时间点正在播放的电视节目,在短短4秒之内,确定你正在观看的节目或剧集。
这种方法体验不错,但也有其明显的局限性,因为这类应用往往需要智能终端支持,因为其技术原理是采用麦克风采集音频后,分析并传到服务端进行识别,因此需要网络的支持。同时,背景噪音也可能影响识别的准确度。
2)TV Check-in服务
这类应用以MISO或GetGlue为代表,要求用户安装相应客户端软件,并且不提供完整的EPG查询,而是要求用户手动输入节目名搜索并进行Check-in。后台会根据输入的节目名,给出可选的节目名称,并鼓励用户签到该节目以及评论、分享等。
显然,这种形式最为简单,技术含量也不高,但用户参与的趣味性就差了不少,如果不是忠实用户,很难说用户的粘度能一直保持。
3)自动识别系统
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系统能够识别电视机上正在播放的内容(例如具备反向通道的IPTV),同时用户在第二屏上安装相应的软件,软件与系统自动匹配来识别TV上正在播放内容,或者更为直接的,软件直接与机顶盒建立连接,在终端层面实现相互通信,来识别TV上正在播放内容。
显然,这种方法对用户来说是最省事的—打开应用就知道TV上正在播放的内容。当然,这也是其最大的缺点,即要求机顶盒和移动终端连接到同一个后台,且机顶盒具备双向通道,机顶盒播放内容可以为后台检测到,而终端和机顶盒的用户是同一个或者是关联的。
而后一种方案,通过终端侧的连接实现同步,则要求机顶盒或电视机是“智能”的,能够和移动终端建立通信,这对于用户已经在用的机顶盒,尤其是有线电视机顶盒,是无法实现的。
4)专用app形式
这种方法比较纯粹,在app中捆绑了TV节目的时间表,直接与某个节目绑定。这样用户在运行软件前就清楚需要同步的TV节目。这类应用往往集成丰富的交互式应用,例如针对该节目的投票、收视调查等。例如ScreenToo就为专门的节目提供“第二屏”的打包解决方案,其产品整合到广播播出系统供应商Snell的系统中,从而帮助广播公司可以在提供主体广播的同时,提供和第二屏之间的同步实时数据。
小结:
当TV屏幕与“第二屏”之间的内容同步变得更容易时,用户参与电视节目的方法也变得更为丰富和更具互动性,这是的内容提供商能够基于节目内容,开发 和提供互动性和个性化的应用。这是一种趋势,这种趋势可能改变现有的电视行业产品形态和业务模式,使得推送广告、社交应用、互动广告等应用变得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