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萧过无痕的栖息地 \ 分类:网络文摘 \ 文章正文

水洗马路:互联网的马太效应

正在更新 @ 2011年8月31日 22:49:50 周三


几星期前,我在微博上说了不少悲观的话,某君的跟评深得我心。

“产品这个东西,极少数留存下来,多数都是炮灰或是失败没人用的东西。而摄影,文字或是游泳,则可以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一生的爱好及积淀。”

他讲的不是一个推论,而是客观的结果。

天底下,绝大多数的新产品都是会失败的。何谓成功,何谓失败?我曾经作过一个模糊的界定(不含电商类):

存活:活跃用户数≥10万,有独特的品牌价值,在垂直领域内进入前十位
成功:活跃用户数≥300万,有强有力的品牌影响力,在垂直领域内进入三甲之列

对活跃用户的定义,以每个月“主动访问”至少1次为标准。

连存活线都达不到的产品(或大产品里的重要组件),99.99%都会失败。

我从2008年正式转型产品,到现在,快四年了。再加上04-06那两年做的半吊子游戏工具,这就快六年了。虽然野心勃勃,却无大成就,仅有小收获。有一次 回顾挫折,很吃惊地发现所有“不成功的项目”从一开始就注定了走向,非苦战所能挽回。即便以我现在的才能,穿越虫洞回到2008年,那些产品还是会失败 的。尘归尘,土归土。

因为“有机会成功的项目”,本身就是极少数,如同粉红色钻石那样的稀有之物。说来可笑,互联网产品领域最重要的技能 是什么呢?是“站队”,站到有机会成功的那一队里去。每年新发起大大小小的上千个项目,存活三年的概率不足百分之五,成功率更不足千分之一。举目四望,哀 鸿遍野。正如最近一年的新产品,除了Instagram、知乎、微信、米聊,以及那个雷声大雨点小的Google+,还有谁勇猛精进?

整个8月,我跟很多人谈到过这个黯淡的话题。我现在对整个互联网行业特别绝望,身手抱负无从施展。大家都晓得,所有产品项目都发源于用户需求,这是个朴素的 真理。但现在容易实现的用户需求已是一片红海,有较高门槛的需求又火拼资源背景,多半无力突破。请问还有什么新产品新项目是用户有需求,而我们恰恰能尽力去满足的呢?

我猜,这就是新产品失败率高的原因所在。其“需求”内核要不就是自欺欺人,凭空拈来;要不就是高门槛,高风险。互联网在中国落地生根至少12年了,还有什么用户需求你能发现,别人看不见?你能实现,别人做不到?你有资源,别人没资源?

屁嘞。

这个行业最大的问题就是“马太效应”。在同一类需求领域内,只有极少数领头羊存活,其余纷纷死去,一将功成万骨枯。而用户需求本身又是数量有限的,在被千军 万马刨了十几年之后,余下的非伪即坚,垦它不动。以至于这十几年磨练出来的精兵虽多,却无用武之地,一桌残羹无下箸处(还要交一份漂亮的周报)。

我曾经细细地想过互联网马太效应的因由。

第一,和传统行业相比,互联网的渠道极度扁平化。我可能会因为距离家近而光顾小区门口的便利店,也可能因为没得选择而购买超市里的“天堂伞”,但对于互联网来说,获取任何服务都只需要输入一个网址,渠道差异化被削弱到极致,用户自然会选择他知道的最好的那个网站。

第 二,同样和传统行业相比,互联网服务的体验也极度扁平化。两眼直盯着屏幕,手按键盘鼠标,人的感知能力被削弱到极致。通过小小电脑屏幕所能传递的,触动人 心的体验极为单薄,雷同,远不能与真实社会相比。因此网络服务之间的差异也相当有限,同质化决定了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第三,用户在网络上缺乏实体消费的真实感,付费意愿更弱,盈利模式往往依赖广告,而广告销售则需要达到相当程度的用户规模。这使得“小店小本经营”无以为继,若不做大做强,就是死路一条,最后剩者为王。

总之,生活在悲惨世界。不成功就得成仁,不冒尖就等着被践踏。谁都怀着站到金字塔尖的梦想,在塔基苦苦挣扎着,一边艰难垦荒一边哄自己说我在寻找蓝海。期盼成功好像信教的人期盼来世。

做 产品的人很多都有理想主义情结,希望能亲手改变世界。而产品工作对人的锻炼很大,从全局到细节,从文案到视觉,从沟通说服到跨岗位协调,从技术逻辑到创意 想象力,各种素质都有提升。随着你的才能积累,心气自然也就高了上去,仍是怎么也做不出一款响当当的产品,气得撕扯胸毛。直到最后才发现,原来好机会就这么少,跟买彩票一样,成功与勤奋无关也与才能无关,却与“站队”有着莫大的联系。可惜“有机会成功的项目”本身就是千分之一,还得被你遇到,还得有合适的 位置,最好你恰好是它的产品受众……这,岂不与买一注中国福利彩票异曲同工?

一想到这些事情,胸口就憋得慌,憋得难受。最近我怀疑自己从媒体转型产品是不是错了,几个月前有故人在论坛骂我,说我放着好端端的媒体不做,小说不写,赶时髦装逼,跑去做什么狗屁产品。几年过去,屁大的响动也没做出来。你的才华都用到哪里去了?用到“无用功”上面去了!

他这么骂,我也无言以对。回想自己2年前做的产品,大部分已经消失不见了,或是被别人接手改造,再没留下我的痕迹。而10年前编的报纸,杂志,现在都还留 着,再翻出来看时仍感到欢喜。是的,做产品而不成功的人生,就像被水洗过的马路一般干干净净,留不下半点痕迹。日子过得焦虑不安,在激情与沮丧,昏睡与加 班之间不断更迭,生命不断磨损,却没有值得追忆的沉淀。今天与昨天的工作,这周与上周的工作,甚至今年与去年的工作都是如此相似,既缺乏得意成就,也没什 么精彩曲折的故事。再过10年,这段经历在回忆里便空空荡荡,只留下一大片焦虑的波纹,难道这就是我所追求的事业?

苦恼,苦恼,苦恼……

不过既然没下决心转行,还是说点积极的,免得吓坏了后生。

这周我发了条微博,说互联网市场的路其实很窄,如果没有与项目契合度高的资源背景,去实现一些高门槛的用户需求,剩下的只有一条路可走,就是创新。包括敏锐 地发现隐蔽的需求(Groupon或Instagram),或是激发新的需求(Twitter或FourSquare),或是老调弹出新意(Kik或 Dropbox)。而支撑着创新的需求挖掘,主要来源于你的知识结构与社会关系,再直白点说,来源于你的爱好与经历。如果你是个整天坐在电脑面前的宅男, 就算智商250,又能凭空发现怎样的新需求呢?

今年春节,我去柬埔寨旅游了11天,玩得很High。回来一想,有些旅途中遇到的问题能不 能用APP来解决?顺手就画了个产品框架出来。咨询过几个同行,都觉得不错,和我一样喜欢旅游的更是赞不绝口。沿着这条思路继续设计,衍生出了“旅行实时 社区”的创新构思。如果没有多次(≥10)长途旅行的经历,断然无法想象至此。虽然未必能成功组队创业,至少聊以自慰,这市场也不是被困得水泄不通。

只可惜我太不爱社交,业内关系单薄,未必有组队的机缘——那只是我个人的问题。各位,远离电脑,热爱生活,须知参差多态,乃是需求本源。

 

引用地址:

说说看:(点击申请属于你的个性头像)

(*)

关于站长
网站公告
  • O(∩_∩)O
分类
最近关注
  • 最近关注着的娱乐节目有:
    1.0CSI现场犯罪调查迈阿密 第十季
    1.1CSI现场犯罪调查纽约 第八季
    1.2CSI现场犯罪调查 第十二季
    2.危机边缘第四季
刚刚说过……
随便溜达
最新评论
言论
  • ⒈决不能因为一件伤心的失望的事,就从此放弃生活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
    ⒉要像一颗青树,大风将树根吹折,然而巨大的树干,却永远树立;
    ⒊想匆匆忙忙地完成一件事以期达到加快速度的目的,结果总是要失败的;
    ⒋如果你是对的,就要试着温和地,技巧地让对方同意你;如果你错了,就要迅速而热诚地承认。这要比为自己争辩有效和有趣的多;
    ⒌"思考"应当走到众人前面去,"冤枉"不妨留在后面;
    ⒍如果试图改变一些东西,首先应该接受很多东西;
    ⒎以后更新^_^
友情连接
存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