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Fast Company报了一个网站叫「oBaz」(网站在这里),这样的点子之前也听说过了,不过,2011年再次听到这点子,感觉有点不同──
oBaz自称为「Groupon的相反」,团购网站如Groupon是先谈妥商家,邀约大家一起来买这间商家的东西,到了门坎之后半价,但oBaz是大家先提出自己想买什么,过了一个门坎后,由oBaz主动去找商家去帮大家「谈成」。
比方说最近你很想买数字相机,已经到了正在比价的阶段,也看中了某一台但觉得它太贵,还在犹豫的时候,可以来到oBaz,告诉它你想买这台相机,或看看目前有哪些其它人已经表明想买其它种类的相机,oBaz一档会给「七天」的时间,过了七天就失效,七天内都可以集气,或许,集愈多就愈便宜。在集气的期间oBaz也赶快去谈商家,谈到了就来通知你。
这个「老点子」经过Groupon式的修改,让人不敢掉以轻心,网络上曾经有很多像oBaz这样的「耳熟能详」的点子,连续几年都不行、没人玩、没人理、 没人投资,但有可能有一天突然改变一点点就整个起来,如同「团购」已经试了很久,在2009年突然起来,但,这不是我觉得oBaz最有趣的地方──
oBaz可能代表了社群时代最后一个尚未发掘的潜力──
最近有企业问我们,下一步会是什么?
他指的是,「社群」自从Zynga的游戏开始,已经被认定它是「朋友传朋友」,它是一种新的广告、推广的形式,哪个品牌能驾驭它,就能省下广告费,透过使用者的朋友链一路传下去、传下去、传下去,在几天之内就可以传到每个人都在讲!我们说,以往,这种「WOM」(word of mouth)肯定要等到某人变成你的「客户」、吃过你做的菜之后,觉得「好吃」,才跑去和朋友说「赞」,有很大的时间差,也有很大的风险(他有可能觉得没这么好吃),但现在有Facebook,他们可能还没吃到你的菜,就因为在社群上和你互动、按你「赞」,就被你当作广告广告牌告诉他的所有朋友「这间餐厅值得一看」,这就是现在最夯最热的社群营销。
但,下一步是什么?
是更精准的目标族群吗?更精准的计费?更实体的社群?
我认为,下一步叫做「DD」。
「DD」是「Demand Driven」的简写,也就是「需求导向」,我不觉得oBaz有这么大的机会在这一次就宣告成功,但oBaz所代表的正是另一个「需求导向」的尝试;Groupon与其它团购网站在美国已经有这么大量的业务员去谈最棒的deal,但,有没有哪个deal是使用者很想要、很需要、现在就要,却没有谈到的?就像长尾的细尾巴,有太多太多的商品是「漏网之鱼」,一台相机,不必有2000个人要买,只要有50个人要买,大概就有机会和厂商谈到半价了。
重要的是,目前企业有没有在做「DD」?做了之后,会如何?
举例,一个10万人的粉丝专页,平均来讲1000个人按赞,但这篇文章明明就有8~10万人次观赏到,就算此人次减半好了也应该有5万人看到,为何只有1000人按「赞」,剩下的四万五千人怎么消失了,是觉得这篇文章不好吗?很烂吗?不值得按赞吗?
不见得!在任何的网站上,真的会和网站互动的使用者的比例其实很低,想想你昨天看了几篇文章,又按了几个赞?有些可能都还不错,但你不会按赞,有些可能真的冲天级的写得超好,但你就是没有习惯伸出你的纤纤玉手去按一个小小的赞!换句话说,按赞的人是「代表」,按赞是一种「民调」,可以测出风向。
下一步社群的力量不只是「向外推广」,而是「向内分析」;你已经拥有这么多粉丝了,你已经在社群很熟练了,接下来是要怎么利用这个方便的趋势,来做到「DD」(Demand Driven)、需求导向?以往,一间企业根本无法非常细节的去「测」到他的目标族群的「需求」,但现在有机会了──
最基础:一篇文章写红色鞋子,一篇文章写蓝色鞋子,两篇文章都在周间贴文、同一时间贴文,两天的天气都差不多,却莫名其妙硬是比前一篇少了10颗赞?可能就表示,红色的鞋子可能卖得比蓝色鞋子还要多20%的人购买。
再进阶:如何设计出另一波营销活动,不再是为了推广,而是透过朋友传来的市调,来测知每个族群对此产品的看法,或者他们最喜欢哪个产品?每场活动动辄数万人参加,你等于每一两个月就进行一场数万人的调查分析,让你前所未有的「挖」进目标族群的脑袋瓜里。
以「DD」的目标来操作社群,进入另一个新世界,老板要绩效,但谁说绩效一定只能来自「销售」的提升?有可能,你卖更对的产品、定价更对,不必卖这么多,营收却更高、利润却更好;消费者看到你的商品,感觉到你好像了解了他的心,更快的伸手买下。
做太多一样的事情会撞壁!别再往上爬,可以「DD」一下,更了解一下这面墙壁再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