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veLock:被压抑的供求
keven的博客里提到万二的一句话,“长期以来,用户的需求都是被压抑的”,其实不单是需求,如果对于市场而言,需求是隐性的,那么供给也必然被需求所压抑,所以厂商的供给也必然是被压抑的。现实市场总是灰色的,而需求之树常青,所以匹配机制很重要。我没有看过麦克卢汉的书,但是老看到一句话,叫“媒介即信息”,我觉得单就这句话来看,可以被理解成,只有给有效匹配起来的信号才是有用的,如果缺乏恰当的匹配机制,那么一面是噪声,一面是欲望,没有什么能摆得上台面的东西,照这样的思路,我们也一样可以说,媒介即商品,而不能被有效匹配起来的物品,我们有时称之为艺术,也有时称之为赘物。
需求能被挖掘的难易程度,其实取决于需求的性质,人类有一些较为显性的需求,比如说,“更高、更快、更强”,是可以通过理性的市场调查而分析出的,所以针对更高,我们有金茂,有探月飞船,针对更快,我们有英特尔,有摩尔定律,针对更强,我们有越来越复杂的手机,有越来越准确的搜索引擎,对于这些可以被量化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对技术的更新和对成本的控制,针对如此需求的供应,是更为生产性的,也因为这样,这些领域里不容易出现大众明星,作为一个普通的民众,很难跨过由无数费解的术语和原理组成的关口,直达一个技术天才的内心。而另一些需求,比如说,“更酷、更美、更时尚”,则令人难以抓摸,不可量化,对于这样的需求,其市场前景往往需要基于人的判断,有的时候甚至是个人的判断,一个卓越领导人的价值,即在于对感性问题的判断能力。当一项革命性的产品最终被引介出来的时候,外有节节攀升的消费数据,内有无法抑制的购买狂热,商业的美感可以没有障碍地与平民的内心相连通,所以商业领域的大众明星,每每出在这些判断家中。
因此,艺术之下,赘物之上,还有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设计,另一个层次是生产,供求的匹配者们,也还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往上推的工程师,一个是往下挖的判断家。有的时候,一个缺乏弹性的社会,不容易出产天才的判断家,感性的需求难以被满足,这也不算可怕,作为消费者,顶多只是感到单调乏味,有些许莫可名状的惆怅,而理性的需求,在技术能力的范畴之内,不能被生产出来,或者是不能被有效地匹配,才是能让人一目了然地感受到的致命问题,才真正令人望之生恨。
本文出自 萧过无痕的栖息地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版权所有:《萧过无痕的栖息地 》 => 《LoveLock:被压抑的供求》
本文地址:http://www.54wuhen.com/post-2483.html
除非注明,文章均为 《萧过无痕的栖息地 》 原创,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谢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