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谈论社会化媒体中的关系概念时,大多数时候,我们所谈的是人际关系、社会关系,而不是市场关系(企业与消费者关系)。后者是另一回事,两者不能混在一起谈,否则会误入歧途。
我们经常谈论强关系和弱关系,有两条基本的区分关系强弱的原则:
1.关系双方互动的频率:互动交流的频率越高,则关系越强;
2.隐私信息的暴露程度:互相了解对方的隐私信息越多,则关系越强。这仍然是在说人际关系(社会关系)。
此两项原则共同作用于关系,并共同决定关系的强弱。这个两个原则的另一层的潜台词是,关系是对等的东西,一厢情愿往往是不行的。
关系是一个动态系统。在关系传播理论中,关系被视为不断进行中的交谈。传播学家邓肯有如下表达:“我们并不是先有关系然后交谈,而是在交谈中建立 关系。”这句话需要认真理解,我的意思是,这个过程,是有些漫长的,关系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东西,要有一个互相融入的过程,尤其对企业来说,基本不存在立 竿见影这回事。
社会化媒体中的核心关系是人际关系、社会关系,而不是市场关系(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但市场关系并非不可以在社会化媒体中存在。所以,我们提倡企业尽量把它在社会化媒体中的角色个性化、个人化。不过,让企业做到这一点,真的是很难,毕竟一个组织(企业)不是一个个人,更何况任何的企业,即使在观念上想通了,在执行上还有着巨大的组织行为惯性。
不同的社会化媒体上,往往有着不同的关系网络结构。那么,如果想进行社会化媒体营销,就要采取不同的关系策略。比如,新浪微博上的关系网络结构,更趋近于无标度网络(幂律分布的特色),其核心特点是中心节点的巨大影响力。
而一些SNS,如Facebook或者人人网,更类似于“小世界”网络结构,其核心是高度群集现象(节点在群集内链接频繁,而与其他群集链接稀 疏)。那么,微博上的策略重点,应该是建立自己的中心节点,并最大限度结交其他中心节点,而SNS,则应尽量打入更多的群集(社交圈子),形成交叉链接优 势。
关系的建立和维系同等重要。通过社会化媒体去建立关系,这早已是很多企业的共识。他们也常常花费大量的精力在关系的建立上。似乎有了众多的粉丝或好 友,就万事大吉了。其实,更累的事情在后面,这个事情,就是关系维系。我们前面说过,如果没有一个适当的沟通频率,关系将退化。所以,有时候关系维系远比 关系建立更让人头疼。
在以前的博客里,我就曾提到,企业进行社会化媒体营销,需要先考虑一下自身的企业情商如何。企业情商,是关系的基础。这个情商,要求企业能很好地区分市场关系和社会关系,能较好地在这两种关系之间转换角色、实施策略。
关系是一种博弈。美国学者罗伯特·阿克塞尔罗德曾对“囚徒困境”这个经典博弈游戏进行了连续的重复实验(设计成计算机游戏,相同的人参加),实验的 结果是,在所有的几种对策中,“一报还一报”这一策略在最终胜出。虽然这个实验揭示的是关于合作进化的问题,但对我们认识社会化网络中的关系,也不无好 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