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人们之所以会“囤”,都是基于一个前提:东西会“越来越贵”。 “囤”,或为牟利,或为省钱,或为选择更好的财富存在形式。其中确有“邪恶”的,如已被“奸商”玩转千年的“囤积居奇”;但更多的却是无奈:
你勤劳一生,梦想留下一张“百万存单”给儿子,可按照房价走势推算,十年后,这笔本来可以买个“两房一厅”的钱,如果仍以存单形式存在,那么儿子连买一间厕所都不够。在这种可怕的预期之下,你怎能不考虑“囤”点至少不会“缩水”的东西?
今天,“越来越贵”的东西似乎越来越多,“囤”也就成为了一个全民运动:囤一切值得囤、可以囤的东西。无论是诚实劳动、合法经营的大小企业,还是唯利是图、狡诈黑心的投机者;无论是富豪、中产,还是普通老百姓,纷纷加入了“囤x大军”。尽管他们的层次、规模、方式可能千差万别,但是所有人的目的却只有一个,那就是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财富的保值与增值。
“囤”从来就是一个有关财富的故事,也不算稀奇,但是当它成为一个时代的特征,剧情恐怕就不那么简单了。
“囤”出来的财富
如果市场对于某种资源或产品的需求相对稳定,而你控制了一定数量的该资源或产品,那么,你就可以拥有了超越市场的定价权,使得市场机制失灵,也就意味着你能够获取暴利。这是从经济学的角度去解释所谓的“囤积居奇”。
但是,这个古老的手法发挥作用往往需要时代特征的配合:公共资源稀缺和供给不足、资金流动性过大、通胀或者通胀预期以及普遍存在的不安全感。
“房价虽然高,但是地价更高,而且钢筋、水泥等各种原材料也不知道翻了多少倍了。”经营着一家房地产公司的“张总”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开发商是赚差价的,并不是房价上涨的钱都进了我们口袋,我们的利润率并没有太大变化,但是要经营一个项目的资金规模要比过去大很多。”
张总一通大倒苦水,“大多数开发商并没有从房价上涨中受益,开发门槛的升高反而还是得一些中小规模的开发商日子越来越难过,只有那么很早手里就囤了大量土地的开发商才是受益者。”他说。
张总给记者讲了他的好朋友老刘的故事。老刘和张总既是同学也是同行,各自经营一家规模中等的房地产公司,两人认识二十几年,可是最近,张总对老刘羡慕不已。“老刘最近赚大发了。”他说。
老刘的公司在2003年拿了一块地,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与当地政府以及另外一家企业打起了官司,于是法院要求在官司没有解决之前不得开发。但是,官司一拖就是六年,这让老刘感到非常郁闷。
可是,时钟飞转,因祸得福。这几年房价一路飙涨,这个地块如果是六年前就开发建设,售价最多也就在三、四千元每平米,而现在至少也可以卖两万三、四元。“那块地的楼面地价也就几百块,要是最近一两年拿地,楼面地价至少也要一万多一平米。”张总羡慕不已,“老刘这一块地赚了我们十块地的钱。”
如果说老刘只是得了个“意外的收获”,那么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囤而不建”则是现在开发商们“潜规则”,“很多开发商都是不建房子、专炒地皮的,因为后者要比前者赚得多的多。”张总告诉记者。
当然,地价和房价快速上涨的原因是复杂的,但是土地作为典型的、稀缺且供给不足的公共资源的特性是主因。在经济高速增长之下,公共资源稀缺和供给不足所产生的矛盾会尤为突出,稀缺资源拥有者获得的收益要远远大于资源增值者的收益,这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去抢夺资源,抢夺的人多了又进一步推高资源的价格,于是又有更多的人进场。
而过大的资金流动性会加剧这种对抢夺。根据国家统计局和央行公布的数据,从1999年到2010年间,我国GDP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3%,而广义货币M2(广义货币,为流通中现金+银行活定期存款+储蓄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之和)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7%,也就是说,10年来,中国的货币量和实体经济规模间的距离在逐步拉大。
根据央行发布的《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截止到今年9月末,中国广义货币(M2)余额高达69.64万亿元,同比增长19%,是同期GDP规模的2倍以上,创世界纪录。而且横向来看,我国目前广义货币存量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虽然巨额外汇储备也是诱导中国广义货币偏多的重要原因之一,但资金流动性过大,“钱太多了”已是不争的事实。资金在不同的投资领域流动,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很多“实业家”在这种情况下被逼成了“投资家”。
“做实业非常辛苦,而且能够达到20%~30%的收益率就已经非常不错了。”一位已经成功转身的“投资家”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他过去经营一家小有名气的小家电企业,现在他已经把企业卖掉,参与了一些房地产项目,“收益率至少100%”。
但是,他也有自己的担心,“今天这个时代,人人都梦想成为巴菲特,认为用钱生钱才是王道。可是,人人都拿着钱去投资,项目在哪里?”他说,“好的项目太少了”。
保卫财富,先跑赢CPI
两个多世纪以前,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曾经写道:“财富和金钱,无论从哪一点看来,都是同义语。”但是今天,我们为什么感觉钱多了,可财富却少了呢?
“25岁生日的时候,我的生日愿望是中500万的彩票,那样我就可以不用上班去环游世界了。但是,我现在的愿望是中5000万,因为500万根本不够花,只够在北京买套像样的房子。”李伟在30岁生日当天在微博中写道。
李伟的感受并不是个人的。通货膨胀早已从一个专业名词演变成一个街谈巷议的公众话题。特别是经过了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初的两次物价暴涨,很多人都因此拥有了财产保值增值的概念,也很少再有人会把财产以现金方式留存。
但是,财富的保值其实是包含绝对保值和相对保值两个概念的:绝对保值是指你的财富增长率跑赢了通胀率,没有因为CPI的变化而缩水;而相对保值则是考量与财富相对应的社会阶层的变化情况,即你的财富对应在整个社会财富排名中的位置没有下降。贬值、增值亦然。
王韩东的经历就是一例。由于父亲是做珠宝生意的,虽然算不上大富大贵,但是1999年上大学的时候,王韩东是班里唯一一个开着车去上课的学生,当时爸爸为了奖励他考上名牌大学,送了一辆“赛欧”给他。“那时还是挺招摇的。”他说。
毕业之后,王韩东进入了一家外企工作,收入不错,但工作比较忙,经常需要出差,所以一直没买房。“我爸因为身体不是太好,所以我毕业后生意也就没有再做了,因为当时觉得这些钱应该也够花了,而且现有的钱投资股市也有不错的收益。”他说。
但是最近,王韩东的爸爸正在考虑是否要“再次出山”。“我现在准备结婚,但是如果想要在父母家周边买一套好一点的房子可能要花掉我和父母大部分的积蓄。”王韩东家住在北京最好地段之一,周边的房价在5万~6万元左右。
“最近我爸常说,如果不炒股,而是在我毕业的时候把钱全买了房子,那我们家就不是今天的样子了。”王韩东说。
让王韩东更为感慨是,他明显感觉到他在同学中的地位,已经远远不是十年前的样子了,尽管他的收入还是班里最高的几个人之一。“现在吃饭肯定轮不到我买单了。”他说。王韩东之所以感觉自己“变穷”了,并非来自于他绝对财富的变化,而是相对财富的变化。
所以,跑赢CPI和通胀率,只是打响了财富保卫战的第一枪。
“囤囤族”的“囤”心态
在北京工作的小叶每周都会打电话和在东北老家父母聊天,可是这次,妈妈却问了一个让她非常意外的问题。“我妈突然问我,什么是M2?”小叶说,“后来才知道是因为电视上说,物价上涨是由于M2太多造成的。所以,我妈就特想知道什么是M2?能不能想办法让它少点?”
在东北的很多城市里,人们已经没有了储冬菜的习惯,因为现在即使是冬天,新鲜蔬菜的供应也很充足,价格也只是稍微高一些。可是今年,在很多东北城市里,很多市民又开始像过去一样,储存过冬白菜、大葱、土豆,晾晒豆角、豇豆。
“今年夏天的菜价和以前冬天的菜价差不多,那冬天得高成什么样子呀!”小叶的妈妈说。像CPI这种与物价相关的初级概念,小叶妈妈早已做到充分理解并熟练使用,但是日益难忍的菜价,“让我妈对于物价上涨更加敏感。”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从去年12月开始,我国的CPI、PPI同比双双“转正”,通胀预期进一步加强的趋势日渐明朗。
11月1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今年10月的最新CPI数据:上涨4.4%。
“破4”之前已有预兆。实际上,我国9月份的CPI同比上涨3.6%,就已经创下了23个月以来的新高。
尽管央行在时隔三年之后首次再度加息,同时也连续抛储,但在泛滥的流动性推动下,农产品(19.78,-0.41,-2.03%)价格依然如脱缰野马,其他各类商品也有“全面开花”的涨价态势。
11月2日,在国家发改委监测的31种产品中,近80%的价格上涨。
物价压力陡增之下,11月21日,被称为“稳定物价国16条”的《国务院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公布,要求各地和有关部门及时采取16项措施,进一步做好价格调控监管工作,稳定市场价格,切实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之后,国家发改委、财政部、铁道部等七部委展开了遏制消费价格的联合行动。
公众的感受似乎比数字来得更要强烈。继前段时间的“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和最近的“糖高宗”、“油不得”、“苹什么”之后,土豆、鸡蛋、白酒、方便面、大米、棉花、羽绒服也纷纷加入涨价大军。
于是,“囤囤族”油然而生。某媒体刊登了一幅这样的图片:一名中年男子一次性购买了6桶食用油,于是网络人称“囤油男”。
“绿豆、姜蒜涨价的时候,报纸电视都说是有人恶意炒作,囤货提价,但是现在很多食品和生活必需品价格都在飞涨,这肯定不仅仅就是因为有人炒作造成的。”一位自称早已加入“囤囤族”的80后说,“现在是否通胀,程度如何,不用看统计数据、不必听教授分析,自己已经可以明显感受得到了。”
但是,“囤囤族”们到底“囤”出多少收益?答案显而易见。套用流行的网络用语:他们囤的不是油,而是心态——一种普遍存在的不安全感。
谁是通胀的赢家?
尽管我们习惯用货币来衡量财富,但如果加入时间维度,直接的对比往往是不准确的。比如,十年前的“万元户”和今天的“百万富翁”谁在社会中更富有?你必然需要参照更多的数据,如十年间的CPI增速、GDP增速和M2增速。
CPI反映的是货币购买力水平的变化情况,如果你跑赢了CPI,那只能说明你手中的财富没有贬值而已;
GDP反映的是一国产值的变化情况,但并不反映财富的增值情况,比如房价上涨导致的财富增值是无法从GDP中得到体现的,所以如果你跑赢了GDP,还不能完全说明,以总资产衡量的你的社会地位是没有下降的;
广义货币M2的变化幅度,则最为接近于财富的变化幅度,只有你跑赢了M2,才能说明你的财富增值速度超过了社会平均水平,你以财富来衡量的社会地位得到了提升。
据央行数据, 截至9月M2余额达69.64万亿元,这个数字大约是十年前的5.5倍。也就是说,如果你今天的财富没有达到十年前的5.5倍,那么你在整个社会中其实是“变穷”的。这种感觉,老百姓已经在食品价格的上涨中充分感受到。
因此,要想保住你在整个社会财富排名中的地位,也就是避免相对的财富贬值,那么让财富跑赢M2就是必须的。
但是,在过去十年中,黄金的涨幅为350%,石油的涨幅为200%左右,都没能跑赢M2。
在与M2的赛跑中,也有很多赢家,比如房产的拥有者们。过去十年,全国房价平均累计涨幅超过500%,一些特大和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的涨幅则在6~8倍以上。
而古玩、珠宝玉器和部分艺术收藏品等,涨幅则远远超过M2,很多都在十倍甚至几十倍以上。
最为凄惨的就是A股的投资者们,在过去十年中,上证指数只上涨了25%左右,远远跑输GDP和M2,只是还不至于跑输CPI,这也算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奇观之一。其结果就是,股市投资者的财富排名被远远抛在后面。
也就是说,对财富存在形式的不同选择,会使得人们财富的增值情况呈现出明显的分化。不过,房子、珠宝古玩、黄金等涨幅较高的投资品往往门槛也较高,只有中高收入阶层的富人才有实力介入,而中低收入阶层往往选择储蓄、国债、股票等门槛较低的投资品种,但是这些投资品往往是跑不赢M2的。
实际上,每一次通货膨胀都是一次全社会资产、资源、财富的再分配过程,而往往得利者都是少数,所以每个人都希望能够挤进赢家的行列。在这各方激烈角力中,势必会百患丛生,极大限度地考验政府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