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交互设计师(Interaction Designer)都会抱怨:产品经理(PD)在写商业需求文档(BRD)时,连各个方案的线框图(Wireframe)都出好了,我们还有什么发挥空间呀,照着做就是了。
我觉得与其这样自暴自弃倒,不如仔细想想为什么产品经理要把各种方案都考虑得很细。我想应该有以下一些原因:
一、为了帮助自己思考。产品经理经常要考虑方案的可行性,不思考一些比较细致的解决方案,有时候很难估计一些问题,如项目是否可行,项目要花多少人力物力。
二、为了给别人讲解。产品经理在解释自己的商业需求时,如果只单单讲一些复杂的而抽象的商业逻辑,有时很难让听众理解。很可能老板会问:你到底想要做什么?
三、为了确保项目的可控。产品经理把项目交给在给设计师和工程师完成时,很怕他们没有按自己的期望完成。本来想要一个悍马,结果发现最后拿到了一个QQ。
面对已经比较细致的解决方案,许多交互设计师无从下手,只能在产品经理的方案上小修小补,提一些类似“老爷,袍子脏了,脱下了洗洗吧”之类的建议。我觉得与其这样,倒不如先把问题弄清楚,再考虑解决方案。问题本身都没弄清楚,就提解决方案,不是在搞问题,而是在被问题搞。不要被产品经理画的线框图限制住,多问问自己他的商业需求是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而不是忙着抛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例如,一些产品经理会这样给你讲他的商业需求:现在,老板家老鼠很多,我觉得应该做个捕鼠夹,方的那种,上面有铁丝,还有诱饵什么的,就放奶酪吧。这是我的产品Demo。好了,看看这方案,有什么问题,提出来。如果没有,就按照这个做吧。
有些交互设计师就开始照着这个Demo开始做线框图了,然后就视觉设计师出视觉稿,接着就……。
是不是应该等等呀。那个Demo不是商业需求,而是完成这个商业需求的解决方案,而且应该仅仅是解决方案之一。商业需求是消灭老鼠。产生这个需求的问题是什么呢?老板家有老鼠了。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鼠患,而不是如何做一个老鼠夹。
弄清楚问题本身,我们的设计思路就不会仅仅局限在如果完成一个未必靠谱的解决方案上。消灭老鼠未必要用老鼠夹,难道不能养只猫呀?难道不能用老鼠药么?难道就不能有其它解决方案么?
经验不足的交互设计师最容易犯的错误之一就是没能清楚问题本身,就盲目地出一些解决方案,甚至为个不靠谱的解决方案跟别人争个头破血流。在我们跟人家争执按钮上的文案时,在我们跟人家讨论评价分数应该用星星还是黄瓜表示时,在我们跟人家探讨把搜索结果的过滤条件放在上边还是左边时,我们是不是先要问问自己,我们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我们要解决的问题真正是我们需要解决的么?
相关话题: 源地址: